台灣中油從事海外投資探勘40年,15年前在非洲查德礦區首次獨立擔任海外礦區的經營人,一路主導探勘、開發到生產,直到今年2月正式生產石油。台灣中油今天(13日)表示,首艘運輸船將運回95萬桶,預計今年12月初抵達台灣,儘管此案的量只提升台灣自有油氣開發的0.4%,但將是一項重要里程碑。
台灣能源依賴進口,為確保能源供應安全,台灣中油在2006年與非洲查德政府簽約取得探勘權,歷經5年多的探勘後,於2011年發現數個具經濟開發價值的油田,前後約斥資1億美金。
台灣中油指出,查德奧瑞油田是台灣中油首次以國際礦區經營者角色進行油氣探勘,並進入開發生產的礦區,該礦區蘊藏量約3,400萬桶,全區目前約可日產5,800桶原油,其中,台灣中油每天可分得2,000多桶,將讓台灣自有油氣占比提升0.4%。
中油探採事業部副執行長范振暉指出,目前台灣自有油氣占比約5%,此案約可提升0.4%,但這是中油首度擔任經營人,運回台灣深具意義。他說:『(原音)這意義在哪裡?就是我們有這個能力、我們要不要運回來,我們有決定權,有需要,我們就運回來。那第一船有宣示性意義,所以對我們來講是一個很大的里程碑。』
中油發言人張瑞宗指出,這次在非洲取得的原油是品質非常好的低硫輕質原油,是一般煉油廠最愛的油,因為煉出來的都是高價的東西,所以價值也非常高。由於目前國際油價不高,加上從非洲運回台灣的成本相當高,後續也會考慮在當地販售,或賣給鄰近國家,將做更好的商業考量。
中油在查德(中油提供)
中油在查德(中油提供)
影片來源:中油提供